山東龍發環??萍加邢薰荆ㄔ瓌倮吞稞埌l工貿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于1996年...
山東龍發環??萍加邢薰驹瓌倮吞稞埌l工貿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于1996年5月...
2021-03-31
2021年3月30日,生態環境部召開3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由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生態環境部總工程師、水生態環境司司長張波介紹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展和下一步安排部署,并回答記者提問。
此次發布會以“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為主題,聚焦水生態環境保護,簡要回顧一下會議重點內容:
一、COP15再次延期至2021年10月11-24日,舉辦地點在云南昆明,同期將舉行生物安全議定書、遺傳資源議定書締約方會議。
二、目前,全國31個省(區、市)已完成編制與發布,全面進入實施應用階段。
三、生態環境部黨組決定今年在全國生態環境系統組織開展為期一年的“以案促建提升環境應急能力”專項活動。
針對近年來各地發生的有代表性的突發環境事件案例,關注信息報告和發布、應急處置、應急監測、應急準備、風險隱患、評估調查6個方面的內容。分為案例剖析、集中培訓、自查整改、總結提升四個階段,目前第二階段集中培訓已圓滿結束。
四、《督察整改看成效》典型案例匯編出版發行,共63個典型案例。
五、三年碧水攻堅戰取得醒目成就
截至2020年底,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2914個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達到98.2%;全國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全部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2804個縣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10363個問題完成整改;長江流域、環渤海入海河流劣V類國控斷面基本消除;江干流首次全線達到Ⅱ類水體;黃河干流也是全線達到三類水的水質標準。
同時也存在短板:
① 一些地方發展方式依然比較粗放,欠賬還比較大;
② 生態破壞問題比較突出;
③ 水環境風險不容忽視。
六、
(1)整治化工園區是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一項重要任務2年來取得的成果包括:
① 把住準入關,禁止在長江干支流一公里范圍內新建擴建化工園區和化工項目;
② 列入搬改關計劃的企業到2020年底有79%完成了整治任務,其中沿江一公里范圍內落后化工產能已經全部淘汰;
③ 指導七個省份出臺了化工園區認定管理辦法,五個省份認定了146家化工園區。
(2)長江保護法為長江保護修復提供了堅強的法律保障
下一步,生態環保部門將認真學習貫徹好這部法律,努力用法律的手段來破解長江保護的熱點難點和痛點問題,增強長江保護法的剛性和權威性。
七、嚴打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措施不落實行為
八、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對水污染防治的重要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① 污染治理的過程本身也是耗能的,甚至消耗還比較大,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有利于在污染治理的領域出現一些新工藝、新產品,一些新工藝、新產品會應運而生;
② 促進再生水的循環利用,促進城市污泥的綜合利用。
九、水源地保護是水生態環境保護的重中之重
十、近日影響北方空氣質量的沙塵暴天氣起因主要是自然因素,全國共計17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受到兩次強沙塵天氣過程影響,導致空氣質量超標702天,按全年計算,全國優良天數比例下降約0.6個百分點。
十一、“十四五”時期基本消除縣級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
發布會稱,2018年初“黑臭水體治理完成率達到99.1%”的數據和消息并未對外公布,因為“我們自己也不相信”。在后來的攻堅會戰,群眾反饋和舉報,媒體的曝光,以及遙感等多重方式的并行下,證實很多黑臭水體并沒有消除這個事實。
事實上,到2018年底黑臭水體完成率是66%,到了2019年底就是84%,2020年底是98.2%?!半m然三年努力還不及2018年初的99.1%,但是98.2%是比較實的,老百姓是比較滿意的”,相關發言人如是表述。
進入新的時期,黑臭水體治理仍存在很多短板,如管網建設質量不高、城鄉結合部垃圾隨意傾倒、一些地方城市河道搞三面光、制定縣級城市治理方案還是很復雜的、部分地區歷史遺留問題多等,2021年首先要調研,然后精準科學制定黑臭水體攻堅戰方案。
十二、2021年將重點做好的5方面工作:
①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
②推動重點行業、重點區域綠色發展;
③編制實施“十四五”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開展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征集活動;
④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先行先試,力爭在面源污染防治、水生態恢復等關鍵領域和關鍵環節實現突破;
⑤提升水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十三、“十四五”期間碧水保衛戰的3條主線:
① “十三五”的好經驗,好做法要繼續繼承和發揚,深入打好攻堅戰,消除黑臭水體,向縣級延伸,抓城市園區等地方的基建;
② 編制實施“十四五”規劃;
③ 指導鼓勵有條件的地方要先行先試,力爭在若干難點和關鍵環節上實現突破,極早實現這些突破對于帶動我們全國的水生態環境保護邁上新臺階非常重要“十四五”時期碧水保衛戰的12字奮斗目標:有河有水,有魚有草,人水和諧。
十四、下一步,關于水源地保護
① 開展全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基礎信息調查和環境狀況的評估,健全完善水源地信息管理檔案,定期評估區域流域水源地管理狀況;
② 強化水源地水質達標管理,指導地方綜合采取污染治理、深度處理、水源替代等,加強不達標水源地治理;
③ 推進集中式的飲用水源地的規范化建設,在鞏固水源整治專項行動的基礎上重點加強水源地監控,風險防控和應急能力建設。